欢迎访问天医觀中国网站
特色康复 天医科普 肿瘤科普 糖尿病科普 心脑血管病科普

天医觀中医治疗肝病经验

2023-11-15 316

202311

肝的生理特性

肝之生理功能覆盖面广,为将军之官,主司谋虑。

首主疏泄

从五行来说,肝属木,木宜调达,不得曲直,以调为畅,主以疏泄。而在精神情志方面,人的一切谋划和行动,都取决于肝胆的施令。所谓出谋在肝,行动在胆。胆属六腑之一,又有奇恒之腑之称,主有决断之权。胆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功能为贮藏和排泄胆汁,与肝同主疏泄,以助消化。所谓疏泄,简而言之即是疏通调达,人体水谷消化、气血流通、水液代谢、冲任二脉功能运行均赖于此。

● 阴阳互动

 “阴阳二字,内涵深奥,《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人体病理现象的产生同样根源于阴阳的变化。 

肝为体阴用阳之脏,阳主动,动则有为;阴主静,静则有守。体阴是指肝的阴血和阴液,以阴的物质来促使阳之运动。因阳无物,其动力赖于阴液带动。肝为五脏贮藏精微物质,被人身各组织利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然五脏的精微既要保持充满,又决不能因满而壅实。那么,如何保持满而不实?则当需依赖于肝胆的制化和疏泄。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方能运行不息,使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常态。言及肝藏血,以女子器官的需求为例:肝藏血起到调节冲任,控制经潮作用,并化精入肾,达到乙癸同源,阴阳互根。

● 主司内外

筋属于肝,与骨相合是人体外形的主要支架。肝之脉络,上入于目,交至巅脑,循经而下荣于爪甲,并入于阴,归宿于下。

故肝在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直接关联。

202311

肝病病因

中医学认为肝病的病因有内外,内为七情内伤,外由六淫所侵,首以风淫为患,内伤多由情志所致或生活失节所影响。肝主情志,其条达之性可以调畅脏腑气机,使之平衡。调肝是多病种治疗、康复的重要策略和法则,如清代周学海所著《读医随笔》明示: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今之学者对肝病产生原因归纳为二:一是化学物的产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起疾病谱的变化,其危害增多,常常引发肝损害;二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支付过少引发肥胖及脂肪肝的流行。  

病因是病机的元素,以因求机这是中医治病的前提,而如何辨明病机又是治病求效的关键。如见积聚性疾病要知其形成是由无形之气所决定。阳不化气,故阴成形而不化。所以,析因风淫为肝病之首。如何认识,可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理解。风为百病之长,为诸邪致病的先导,透过腠理侵袭人体,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变化多端,无处不及,治疗所运用的祛风药也像风一样,徐徐透散而除之。

肝病病机

若欲知人之病,先知人之常。对于病机之辨,具体而言即是辨机微”“机关”“机宜

机微:本着有诸内者,必形于外的原则,司外揣内,仔细分析四诊所得资料,尤其要重视那些不易察觉或容易被忽略的变化,见微知著,从而得出正确判断。

机关:在面对采集到的各种繁杂症状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其最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除关键,即所谓擒贼先擒王,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机宜:是辨别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及病变部位的不同,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除此,要辨时宜,对患者所处的时空环境、季节的更替、日夜的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加以注意。

至于肝病病机之辨,要根据肝的生理及其病变之因而看出其病机。比如,要看出疏泄的不及与太过的两种病理变化。疏泄不及是由肝气郁结形成的,临证表现多端。疏泄太过是指肝阳升动太过形成肝火上炎、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202311

肝病治则

从中医辨证学可见肝病的证候约有十多种:肝郁证、肝痹瘀血证、肝气证、肝风证、肝火证、黄疸湿热诸毒证、肝寒证、上热下寒证、肝虚证、肝水证等。徐经世按照五行生克之理对治疗肝病提出四法

● 疏肝理气、调达木郁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按照《难经·四十一难》所言: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肝在五行属木,与春气相通,以木之升发、生长、条达之性来形容肝主疏泄的功能恰如其分。其疏,可使气行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疏泄正常则能维持全身气机畅达,升降平衡、经脉通畅、气血冲和、情志悦舒、脏腑协调。肝疏泄失常则致气机郁结而为病,见有闷闷不乐、嗳气频作、胸胁痛胀、烦躁易怒、女子月经不调等,治疗当遵条达木郁之旨。无论肝病在初、中、末任何一个阶段,疏通气血这个原则应贯穿其始终。

后世医贤李东垣作《脾胃论》十分注意疏通肝木;朱丹溪虽善用苦寒,却妙于开郁,方药如独胜丸;叶天士创通络法同时巧寓疏肝。这说明治肝方法虽多,掌握舒气令调的原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理脾和胃、和煦肝木

理脾和胃的法则是治疗肝病的必然走向,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木得土而达。肝之疏泄失常,致郁而不达,其气乘脾,治先理脾和胃,以土资木。须注意的是,此法针对肝偏于实之证,治当先实脾。若治肝虚者,则宜直补本宫,以防外侮。

● 补益肾水、清平相火

此法的提出源于肝肾的五行生化关系,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肾同源,彼此互化,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赖肾精的滋养而不虚,肾精赖肝血充养而不亏。若肝病及肾,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内扰,临床则表现为胁肋隐痛、肢体麻木、目干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等症,治疗需以母补子,方用一贯煎、二至丸等。

一贯煎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后世所传之《柳州医话》系清咸丰年间王孟英所辑,非本人所作。在《续名医类案》中载有高鼓峰、吕东庄二案胃痛治验的按语中见到。魏之秀说: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而予早年亦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子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如应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纯治胁痛吞酸疝瘕,一切肝病。魏氏认为本方立法遣药本于脏腑制化之理,如环相贯故名一贯。其组方首先是高氏滋水以育肝体的薪传,进而更有魏氏养金水以制肝用的创新,可谓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代表方。

● 活血化瘀、燮理阴阳

新病在气,久病在血。若肝之疏泄失条日久,则气血流行受阻而形成瘀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燮理阴阳之法,宜养肝不宜伐肝,方用燮枢汤、三阴煎等。

以上拟从肝之生理、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论述,虽未言及现代医学的肝病,但其治法和方药对抑郁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系疾病都有确切疗效。

15155443z6YVcX.png

天医觀中医靶向归经慢病康复体系缔造者

天医觀帝功葆养生术、天医归元理筋术、天医觀女神健臀回春术、天医觀男神健魄逢春术。

联系我们

天医觀健康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弘道研究院、固安药王觀、北京承古方中医研究院联合成立。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十八区9号楼

电话:400-070-2767/13691351492

邮箱:59298123@qq.com

网址:www.tyiguan.com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202310

    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