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医觀中国网站
特色康复 天医科普 肿瘤科普 糖尿病科普 心脑血管病科普

天医觀中医之24式理筋术

2024-01-29 1137

 “天医觀理筋术”是中国非药物特色康复疗法之一,围绕着筋经医学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优秀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敬畏伟大汉字和字意的来历,“理筋术”的中医药文化追朔到《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在康复医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充实和发展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系统的理论记载。从而证明,经络学说的产生已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其特点:经脉者,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布络全身。

202311

据现代医学认为"经络是一个复杂网络巨系统,它至少是由胶原纤维网络、多糖、水黏胶层网络、组织液在血管外的长程输运网络、和淋巴网络、血管网络、神经网络、内分泌网络等七个生理网络组织交叉构成"。

经络概念的起源:经络学说来源于康复医学实践,其形成和发展,是我国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如针灸、按摩(推拿、按跷)、气功等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早在《黄帝内经·经脉篇》中就有提到"经脉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不通"。

经络主运行血气,关于"血气"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著作中提到。

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季氏》讲到人的一生分三个阶段:少年时是"血气未定";壮年时是"血气方刚";老年时是"血气既衰"。说明这时已把"血气"变化看成是生命的主要特征。

在《管子.水地》篇还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这里既提到"血气",又提到"筋脉",并认为"筋脉"是通流"血气"(注明:“筋脉”指的是:内联血脉、外联表皮;既内外的枢纽)。还把地面上的水流比喻人体内的"血气",地上的水应当流通,人体内"血气"也需要流通。

《吕氏春秋.达郁》有类似记载:"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合也。"提到的"肌肤"意指皮、肉,"血"与"脉"相联系,"筋"与骨相联系,这就是皮、肉、脉、筋、骨(五体)。

《灵枢.经脉》解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围墙,皮毛坚而毛发长。谷(饮食)如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里把"精"(精气)看成是最基本的东西,而且与脑髓有密切的关系。从内到外,骨、脉、筋、肉、皮肤、毛发,构成了整个形体。饮食进入胃肠,化生血气,通过"脉道"而运行周身。

脉,本义是指血管:"经"、"络"名词的出现较"脉"为晚,它是对脉作进一步的分析。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线的意思;"络",则是网络的意思。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所说就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作"经脉"、"络脉"及"孙脉"(孙络)。经、络的名称,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就有"中经维络"一语,意思是病邪(中)到经、维、络...也可称它是经脉、维脉、络脉(奇经八脉中有阴维、阳维,经筋中有维筋)。

将"经络"二字连在一起出现,在《汉书.艺文志》有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一起百病之本…"。这里似乎将"血脉"、"经络"作了区分,其原意也许是将"血脉"作为总的名称,而"经"和"络"是指脉的类别。

《灵枢.口问》有"经络厥绝,脉道不通"一语,也是将"经络"和"脉"并提,意思是经脉、络脉的血气厥逆(经气厥逆)或(经气终绝),脉道也就不通畅了。经脉、络脉,简称为经络。进一步又按气血虚实阴阳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虚经"、"盛经"、"阴经"、"阳经"、"阴络"、"阳络"、"大络"、"小络"、"浮络"等。

《素问.调经论》中有较集中的论述。《调经论》还提到"经隧"一名,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它把"经隧"讲得很重要,正常时运行血气;有病时,诊断治疗都要掌握(守)这个。隧指潜道,"经隧"可理解作经脉内的与"脉道"意义相似。但《调经论》又说:"气有余,则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它要求针刺泄"经隧"而不要损伤"经",不要出血和泄气。似乎"经隧"又指"经"外的通道。

对气血运行的认识:人体气血运行的现象是形成经络概念的客观依据。气血运行现象,既有一些显而易见的血流现象,更有一些不易与分析较为复杂多样的气行现象。

一、理筋康复疗法简述:

理筋术的特色是:

一,理论依据是按照《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二,以背部阳经—督脉—华佗夹脊—两条膀胱经为主,阴经为辅。

三,督脉—背部—华佗夹脊为君;内侧第一条膀胱经为臣;内侧膀胱经第二条线为佐;肩甲周围及胆经为使。揉筋术的要令:1、吸定,点,按,揉,拨等;2、注意事项里提到,均匀,柔和,渗透,有效等。总之,“理筋术”按照中医的“整体思维,辩证施术”因人而异等。

理筋康复疗法的原理是:

根据病种不同、将制作的"巴古通外用离子剂”通过皮肤将离子制渗透皮内,借助工具柔的渗透力度直达筋内,“筋”是人体经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筋”,是经筋,肌肉,肌腱或韧带的综合体,是经脉的扩展和延伸。筋被损伤或是出现异常变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通过中药离子剂热疗“活血化瘀”作用于肌肤起到软坚散结、疏通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等达到促进加倍的作用。热疗、能量舱或是其他加热等辅助工具,通过吸定、点、按、压、揉、拔等,使其受术者感觉有酸、涨、麻、痛,经筋不通的感觉,出现疼痛,通则不痛。古人采用综合变通的辅助工具,以解决慢病快治、慢病快调的方法,用理筋术的方法疗效显著,简便廉验。配合植物以“巴古通外用离子剂”对人体起到保护肌肤综合疗效,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借用热疗工具、结合手法理筋术、以及巴古通外用离子剂、涂抹作用选定皮肤经筋线、起到润滑保护肌肤发挥其综合作用,对人体一定部位经筋、穴位,使理筋术、吸定、均匀、柔和、渗透人体组织深处,用以治疗疾病以及预防疾病为目的。

人体共有三道防线:三道防护层,一是人体表皮层周围组织,二是人体肌肉组织,三是结缔组织,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平衡状态。

理筋康复疗法实践证明:

理筋疗法对很多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它可以用于肌肉、骨骼、脊柱、关节的损伤,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造成的诸多疾病,还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诸如顽固性的皮肤病,类风湿,痛风、糖尿病、脑梗后遗症、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等,是中医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比较实用以行之有效的调理及治疗方法。

二、理筋康复疗法为什么能治病?

关于“筋”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它将全身的经筋系统分为十二条,提出了每条筋的走向和病候病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知为度,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奠定了理筋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的四破百骸和五脏六腑都受到气血濡养,人体的很多病症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造成的,当人久病体虚或者年老体衰的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出现迟滞,凝淤,从而导致血不荣筋,肌肉菱缩,困倦乏力,一旦气血淤滞,人体的经脉,筋脉就会受阻,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淤肿疼痛,酸胀,麻木等症状,这时采用理筋疗法通过拔筋、揉筋、按压筋等手法来疏通经络,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进人体新陈代谢,消除经筋的淤阻,排除体内毒素,使经筋得到气血濡养,使人体内在各组织之间生理机能达到自然和谐,以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疾病得以去除。

经络学说认为:皮肤与经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九窍均有密切关联,皮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界限和防护层,皮肤具有呼吸功能,防御功能,分泌功能,排泄废物功能,通过揉筋疗法拔、揉、按压刺激后,汗孔开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细跑活跃。皮肤局部的良性改变会使人的整个机体发生良性反应,加快了体内废物透过皮肤汗孔排出,增强了免疫自我修复能力,达到了排毒、解毒、自愈康复的目的。

理筋疗法对于风寒湿邪入侵机体导致的组织反应,粘连、肿张、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医学上难以治疗的疾病,通过理筋疗法都能取得限好的效果,这种疗法具有简单易学,操作容易,行之有效,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的特点,故极易普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的绿色自然疗法。简、便、廉、验,在“继承精华,守正创新”趋势好机会,理筋疗法具有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

202311

三、有关理筋疗法的参照史及原理

1、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专立经筋篇,"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全面介绍了十二经筋的分布和经筋的治疗手法。

2、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详细论述了经筋疾病的具体病症。

3、西晋;皇普谧所编著的【黄帝针灸甲乙经】中有关于经筋疗法的全面论述。

4、隋朝: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曾有伤绝经筋,荣卫不循环,等有关经筋的论述,并且在书中每卷之未均附有具体的经筋疗法。

5、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干金要方】不仅记述了大量筋伤疾病,而且特别归纳出擦、捻、抱、推、振、打、顿、捺等治疗手法,对经筋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宋朝:宋代的【伤寒明理论】、【永类今方】、【世医得效方】等医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论述了经筋和经筋疗法,得出筋伤早期宜活血化瘀,中期宜养血舒筋,后期当培元固肾的治疗原则。

7、元明清:元明清各代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受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学影响,经筋理论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承,经筋疗法也被视为愚笨粗俗的体力劳动而遭到鄙弃,但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

四、经筋的概念

【说文解字】记载:“筋,肉之力也,是指产生力的肌肉,即现在所称肌肉,旧称筋肉,其附着于骨的部分则称腱,筋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意思是说经筋具有约束骨骼,连缀四肢百骸,维系联络各组织器官的作用。

五、经筋的特点

1、经筋的走向大致与经脉的走向相合,但略有不同,它不入脏腑,经筋的循行路线基本上与其同经脉的走向相合,但有部分经筋还循行至同名经脉末及之处,如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夹脊。还有个别的经筋的分布短于经脉,如足厥阴经筋循行至阴器而止,经脉与经筋名称相同但因为经筋均不入脏腑,与脏腑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所以经筋的命名都不冠以脏腑的名称。

2、经筋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循行走向呈向心性,具体说来,手三阳经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筋以手走胸,足三阳经筋从足走面,足三阴经筋从足走腹。

3、因为经筋的循行方向具有向心性,所以经筋不可能有经脉那样阴阳表里两经,以及同名经的交接程序,除了足少阴经筋和足大阳经筋之外,其余经筋之间没有表里相合关系。经筋在循行途中如果遇到关节或者筋肉集聚的地方就会结合联结。

4、有结聚之性,经筋在循行途中如果遇到关节或筋肉聚集的地方就会结合,联结。如足大阳经筋连接于踝、膝、腘、臀、手阳明经筋连接于腕、肘、肩、手太阴经筋联结于鱼际,经筋在人体特定部位结聚,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协调人体的运动。

5.经筋是一道刚强柔韧的防护墙,保护着隐藏于其下的脏腑和经络,人体的经筋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阻滞相关范围的经脉运行,从而引发经筋疾病。

六、经筋的主要功能:

1、构成和维持人的身体

十二经筋纵横交错,连缀四肢百骸,结聚散络分布于四肢头面和躯干等全身各个部分,构成人体的身形之架,把人体结成为固定的形体,而目经筋在经脉的气血儒养之下维系和联络着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与人体的骨干共同构成人体的整体。

2、保护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

虽然十二经筋不像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着直接的属络关系,但经筋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脏腑化气血运化的儒养,人体的经筋组织充实于体表和四肢,保护着人体周身的表层,形成抗御外邪的组织体系。

3、传递反射信息

筋肉灵活的疗在于人体之中,具有牵涉反应功能,筋肉具有传递性,当筋肉受到刺激时,就会传递到身体其它部位,从而发生牵涉反应,如果是在病理状态下的牵涉反应,就会导致筋肉的强烈收缩,进而构成经筋病症。

七、经筋疾病的症状

1、局部症状

经筋疾病会引发局部关节或肌肉的酸楚、疼痛、麻木、肿胀、肌肉痉挛酸胀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或麻木是机体对经筋损伤产生的一种反应,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疼痛和麻木都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经筋疾病,如跌打损伤,慢性劳损等,有些损伤还会出项瘀斑水肿等。

2、一般症状

经筋疾病的一般症状常表现为酸胀、麻木、困倦、疲乏、痹痛、重滞,乏力感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扭伤,关节扭挫伤等都属于经筋病的范畴。

3、特殊症状

经筋受到外邪侵袭之后会累及其所属的脏腑,从一些特殊的症状。如眩晕,头痛,神志异常,失眠,以及胸腹不适等症。

202311

八、经筋疾病的致病因素

1、外邪侵袭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入侵机体时就会引发经筋疾病,风寒湿火是较常见的致病邪气,而其中的寒邪更是经筋病最常见的治绣因素。当人体感受寒邪时,毛孔首先会收缩,接着肌筋也随之收缩,如果寒邪不去,就会滞留于肌肤肌肉之间,导致人体气血凝滞不通,筋肉失养经筋挛缩不解,从而发展为筋肉酸楚疼痛、麻木、拘挛、强直等症状。

2、跌打损伤

碰撞、扭挫、跌打等外在力量作用于机体筋肉的时候,会使肢体关节周围的筋肉过度扭曲或牵拉,从而引起扭伤、肿胀、错位甚至撕裂等病变,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经筋失调,跌打损伤导致的筋伤常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关节运动障碍,淤血壅滞局部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淤血会停留在受伤的经筋部位,导致受损部位筋肉挛缩,变为慢性劳损病变,有时有些人外伤较轻或年轻体壮耐授力好,当时受伤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已破坏内在平衡组织,若年老或积久损伤,也可能诱导发诸多疾病出现症状。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经筋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人体某一部位因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所致的肌肉、筋膜、韧带、骨质与关节等组织的损伤,即称之为慢性劳损,慢性劳损可导致经筋拘急,筋膜失养关节不利。

4、脏腑亏虚气血不足

脏腑亏虚会导致气血津液不足,影响经筋的正常功能,从而形成宗筋弛纵,四肢不利的病变,如肝脏亏虚会引发全身筋膜失养,可导致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另外,气血流通于筋脉之中,濡养着经筋,如果气血不足,筋内失养,就会导致经筋痿软引发经筋疾病。

九、理筋康复疗法的临床功效

1、松解经筋,舒筋活络,畅通气血

许多经筋病症都是由于气血凝滞不通造成的,人体的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都受气血濡养,一旦气血淤滞,人体的经络就会受阻,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瘀肿疼痛,所谓:“通则不痛”,理筋疗法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进代谢和淤肿的吸收,消除筋伤部位肌肉痉挛,使经筋得到气血的儒养,以缓解和祛除病痛。

2、活血化瘀,宣通散结,剥离粘连

人体遭受外伤或者风寒湿邪气入侵都会导致患部组织充血,粘连,肿胀以至形成筋节,通过理筋疗法可以活血化瘀,宣通散结,剥离粘连的经筋,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消除经筋的痉挛,软化阳性反应物以消除炎症。

3、激活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调节人体生理平衡

理筋康复疗法除了用于消淤行滞,散肿,止痛之外,对于激活肌体,增进血液循环,调节生理平衡,防止肌肉萎缩有独特的效果。当人久病体虚或者年老体衰的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出现迟滞,淤凝,从而导致血不荣筋,肌肉菱缩,困倦乏力。理筋康复疗法不仅可以疏通经络,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使筋肉得到濡养,而且还能使肌体恢复结构平衡,激发人体自愈康复能力,达到人体内在各组织之间生理机能的自然和谐,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十、如何快速诊断经筋疾病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常见方法,理筋疗法的诊断方法正是基于中医学的四诊而形成的。首先了解经络的作用:“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通里达表,运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发挥濡养、温煦等作用,以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1、望诊

经筋发生病变的时候会在相应的循环部位表现出一些病理变化,比如:经筋循行部位的色泽,润燥织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病变的状态,经筋望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诊断经筋疾病的。

2、闻诊

听患者的说话声音,走路声,闻患者身上的气味,比如:口腔异味,掖嗅等以判断相关病情。

3、问诊

主要了解病者的症状如疼痛,机体功能受限或者丧失等伤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治疗经过,既往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4、触诊

触摸经筋循行部位是否有结节,条索状物,疼痛,酸胀以及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有障碍。触摸和观察躯干,四肢皮肤的粗糙,长短,观察四肢和躯干的活动度是否正常,明确诊断,从而进行对症施术。

十一、理筋术五步法的操作细则及要令

1、操作时间:30分钟---40分钟,其中5分钟放松,20分钟揉筋、5分钟点、按、揉、拔筋以及轻轻按压疼痛处。施术者以触诊点、按、压、拨、推等。是否有条索状、结节状等痛点,施术者左手辅助右手吸定、点、按、压、揉、拨等;均匀、柔和、轻重、缓急、渗透等。施术者全神贯注,达到意到气到、气到病除之功效。

2、以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0.5寸华佗夹脊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膀胱经第一条线;后正中线旁开3寸为膀胱经第二条线。起始点,从大椎穴两侧至颈椎两侧起始点按两侧风池穴,再点按大椎周围沿肩胛周围顺上肢外侧至手腕、手掌、手指,此过程时长5分钟;随后由大椎两侧华佗夹脊至腰部;再从背部两条膀胱经向下施术至腰部、臀部、腿两侧胆经、膀胱经、肾经、脾经、胃经、肝经至脚。此过程时长15分钟。

3、全过程操作根据不同部位,灵活掌握操作适度技术。需在“疼点”稍加按揉、点压、推拨以适度为宜。强调不要造成患者痛苦。

4、涂油应顺着点、按、压揉、拨的部位酌量涂抹。

5、静养时主要放松心情,使筋节软化放松,血液循环畅通,尽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天医觀中医之24式理筋术口诀表

通明神达、减排放压、螳螂捕蝉

左右开弓仙女散花、排山倒海

拨云见日、安步当车龙行千里

韩信点兵、鲤跃龙门、偶影独游

白鹤亮翅、双龙贯珠力拨千斤

寒鸦戏水、指推鼓腹、以柔克刚

肠回气荡、九定乾坤、了然于胸

富贵满堂天门开合、正本塑源

十二、禁忌与注意事项

孕妇、婴幼儿、创伤、骨折、烧烫伤、老年骨质疏松症、脑出血发作期、急性传染病发作期、急腹症等忌用。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之前施术者先预热放松5分钟;

2、手持工具按照要求操作;

3、手法一定要均匀、柔和、适合承受力为准;

4、操作结束时叮嘱喝200---300毫升温开水。

十三、常见适应症

皮肤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偏瘫后遗症、痛风、肺炎,气管炎、哮端、感冒、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富贵包、腱鞘积液、抑郁症、慢性胃肠道疾病、通经、月经不调、中风偏瘫、肿瘤等。

特点:自调、自治、自保、自养、自护、自健的目的。尽量达到: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减少医药费;和谐全社会。

总结:天医觀理筋术作为人类非药物疗法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徒手按压推揉作用于患部及全身经脉筋经组织,实现松解筋结,缓解症状,改善循环代谢功能,提高机体自愈力,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尤其与拨筋不同更注重缓和轻柔持久的渗透作用,尽可能避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抗反应,要感觉更舒适些,形成机体修复记忆。揉筋、拨筋、松筋都属于中医理筋手法范畴。

非药物自然疗法主要任务是:秉承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文化的精髓以及繁衍人类生生不息的宝贵生命而施实。遵守自然规律,复兴中华文化,重铸中华医魂,遵从祖国医学几千年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之瑰宝。

非药物疗法定义:不吃药、不打针、不输液、无毒、无害、无破损、安全有效绿色自然疗法。

非药物疗法宗旨:健康无国界;文化无种族;养生保健康;和谐全人类;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学习中医非药物疗法“理筋术”要做到:我们是第一健康责任人。振兴中医的重要措施之一,组建讲师团,以贯穿执行党的政策;将“中医非药物疗法----理筋术”推广到家家户户受益。把大健康事业以中医非药物疗法“天医觀理筋术”技术,中华五千载,写下历史的大风采,宇宙生命喝彩,迎接世界之交的到来,把一条阳光大道向着太阳铺开;沧桑横流更显民族胸怀。

“国学德运”,“中医药是顽强的生命灯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挥其全生命周期服务,才能达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不尼古,创新不离宗,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而努力!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方法,巩固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服务!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理筋术】,让中医养生保健进入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为实现健康中国全民中医普惠健康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15155443z6YVcX.png

天医觀中医靶向归经慢病康复体系缔造者

天医觀帝功葆养生术、天医归元理筋术、天医觀女神健臀回春术、天医觀男神健魄逢春术。

联系我们

天医觀健康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弘道研究院、固安药王觀、北京承古方中医研究院联合成立。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十八区9号楼

电话:400-070-2767/13691351492

邮箱:59298123@qq.com

网址:www.tyiguan.com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202310

    202309